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继承与 发展,是保护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 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支撑。为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 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动新阶段水土保持高质量发 展,现就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 是澳门官方游戏网站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 理,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 水思路,以城镇、村庄和水域周边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 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治山、治水、治污协同推进,统筹 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流域水系整治、生活污水和农村垃 圾处理,培育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强化部门协同,合力建 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打造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美丽乡 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统一规划,系统治理。 立足生态系统性和流域整体性,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分区防治,统筹推进治山保水、治河疏水、治污洁水、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
突出重点,持续推进。 优先在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推进建设,坚持重点突破和综合治理、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建一条成一条。
以人为本,注重实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广大群众意愿,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精准施策,坚持进度服从实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完善机制,形成合力。 创新和完善投资建设和运行管护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着力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共享机制。
(三)目标任务。力争用5 时间,全国形成东中西整体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格局,其中,东部地区以城市周边和流域水系为重点整体推进;中西部地区以农村人口生活区和重要水源区为重点,建成一批示范作用明显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后的区域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流域水系通畅洁净,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乡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和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力争用 10 年时间,适宜 地区全面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后的区域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农村绿色产业全面发展,水土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配,村民生态保护意识普遍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二、重点任务
(四)实施治山保水,守护绿水青山。在小流域内人类活动较少,自然植被较好的25 度以上陡坡山地,以封育保护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治理措施,从源头上防止水土流失。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林草植被稀疏的6-25 度山地,优先采取封禁补植补种措施,因地制宜实施坡改梯、截排水沟、蓄水窖池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农林牧等生产活动较为频繁的6 度以下缓坡山地,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实施保护性耕作、沟边防护、植物护埂、农田防护林建设等配套措施。持续做好坡耕地、崩岗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块综合治理,积极推进老旧梯田改造提升。提高山地林分质量,以水定绿,优先选择优良水土保持乔灌草品种和适合当地发展的高效水土保持植物,恢复林草植被。推进低效植被改造提升工程,推广高效水土保持植物开发利用,大力实施茶果园生态化改造,加强林下水土流失防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五)实施治河疏水,实现河畅景美。 以河长制湖长制 平台为依托,实施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维护河湖健康 生命,加强小流域内河道、沟道、塘坝等水系综合整治,有 条件的地方要与中小河流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 点工程紧密结合,统筹实施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 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河湖管护以及生物过滤带、河道绿化、人工湿地、景观提升等措施,因地制宜改善河湖水系连通性。 积极推广生态高效型水生植物,设置植物缓冲带,切实提升 河湖栖息澳门官方游戏网站境多样性,维护并提高河湖生物多样性,保持 河流自然状态,恢复河湖生态环境,为打造安全畅通的河湖 水系和亲水宜人的水美景观奠定基础。
(六)实施治污洁水,改善人居环境。 紧密结合实施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小流域内生活污水和农 村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乡村绿化美化。加快生活 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推进生 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测土配方配 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深入推进农村 厕所革命,加强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 理与资源化利用。充分发挥植物措施多源治理优势,积极推 广污染吸附性植物。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因地制宜开展村庄 荒地、裸地、“四旁”绿化,坚持绿化和彩化有机结合,做到 多林种布设、多品种配置,在保留乡土气息的基础上,整体 提升村庄整体景观形象,建设美丽宜居村落。
(七)推进以水澳门官方游戏网站,助力乡村增收。 依托绿水青山、 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将改善水环境、治理水生态和发展 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有机结合,实施“小流域 ”, 建设水源保护型、生态旅游型、绿色产业型、和谐宜居型、 休闲康养型等各具特色的小流域水土保持产业综合体,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立足三产融合发展,科学配置水土保持植物 措施,探索和打造适合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高效水土保持 植物开发利用模式,促进参与式现代农业发展。推广经济高 效型水土保持植物,鼓励支持有条件地区发展规模化水土保 持经济植物种植与加工。科学合理布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和 小型水土保持工程,增加水土保持产业抗旱补灌水源。加快 农村供水、通村组路、乡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 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三、组织实施
(八)强化规划引领。省级水利部门要加强与生态环境、 住建、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统筹考虑各 方资源,编制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方案,明确重点 区域、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等。县级人民政府要依据省级工 作方案和地方实际,组织编制县级实施方案,逐条小流域明 确建设内容、进度安排和责任分工等,有序推进各项建设任 务。工作方案或实施方案为本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总体 规划,原则上按照5 年实施期编制。生态清洁小流域方案要 注重与水土保持、国土空间、美丽乡村等规划相衔接。
(九)加强部门协同。 各地要建立政府统一领导、水利 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清洁小流域 建设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统筹建设资金,推进项目实 施。可依托河长制湖长制、水土保持委员会(联席会)等平 台,县级以上地方相关部门依据工作方案或实施方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各创品牌、成 果共享的原则,密切沟通协作,加强指导支持。水利部门要 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统筹推进实施方案各项建设任务落实。
(十)规范建设管理。 省级水利部门要会同同级相关部 门,根据本指导意见和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地方实际,研究 制定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办法及建设标准。各地要做实 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实施方案, 充分征求项目区广大群众的意见。加强项目投资计划管理, 规范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及时开展项目验收,生 态清洁小流域涉及的具体项目验收工作,执行行业项目验收 管理规定。对建成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利部将择优命名为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十一)加强建后管护。 各地要建立健全生态清洁小流 域管护机制,以清单形式明确管护对象、管护主体、管护责 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等,签订管护协议,建立公示 制度,确保持续发挥效益。鼓励受益群众优先参与管护,支 持有条件的地方引入社会资本实施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鼓 励地方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 手段,提升管护能力和水平。
四、保障措施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作为推进新阶段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 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举措加快推进。地方各级水利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积极推动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纳入 水土保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重要内容,加强与生态环境、 住建、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沟通协作,制定工作方案, 建立工作台账,明确任务分工。县级水利部门要主动向本级 政府做好汇报,推动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明确重 点任务,细化责任分工,有力有序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十三)加大投入力度。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地方投 入为主,中央给予适当补助。国家有关部门在安排水土保持 重点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黑臭水体整治、 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设施建设、美丽乡 村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有关项目资金时,对推进生态清洁 小流域建设工作力度大、成效突出的省份,予以倾斜支持。 市级以上地方各相关部门在安排项目建设资金时,也要对工 作力度大、成效突出的县,予以倾斜支持。鼓励县级按规定 统筹使用相关资金,优先用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支持地 方利用水土保持补偿费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十四)引导社会投入。 各地要大力推行以奖代补、以 工代赈等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和受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支 持地方制定耕地占补平衡、利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等产权激 励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和运营。鼓励地方将生态 清洁小流域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社会资本可按 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参与投资收益,形成共建共享共管的良性运行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结合农村集体 产权制度改革,让更多项目区群众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十五)强化考核评估。 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将生态清 洁小流域建设情况,纳入对地方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全 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考核评估结果报国务 院。省级有关部门也要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情况,纳入对 市县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做好 考核结果应用,对推进力度大,成效突出的通报表扬。
(十六)做好宣传推广。 各地要积极探索生态清洁小流 域建设模式,做好建设效果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和水质 状况,科学评价建设成效。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整 治、边坡生态防护、高效水土保持植物选育与种植配置、生 活污水处理等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及时总结经验做 法,深入宣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加 强成功案例推介,示范带动整体提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